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凯发·k8(国际) - 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|他们,渴望改变窘迫的生活境况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5:11    次浏览

本报记者张清华/文孟宇光/图利群阳光直通车第四站:邢台巨鹿7月13日,利群阳光直通车第四站来到了邢台市巨鹿县,在69岁王永琪老先生的带领下,走访了贫困学子王友、党世栋的家庭。家境的贫困,让这些孩子变得更加懂事,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窘迫的生活,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。亲爱的读者,如果你想为这些优秀的贫困学子提供学费帮助,请拨打本报公益助学热线0311—67563137。“孩子考上学凑不起学费,心里着急啊。”王友82岁的奶奶一手拄着竹竿,一手抹着眼泪。王友的父母2010年离异,父亲接受不了这一现实,精神上出了问题,王友跟着8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同生活。为了供孙子上学,年迈的老人还要上地里干农活,或者给别人家打工,摘点儿金银花挣几块钱。王友:八旬祖父母干农活给孙儿挣学费学子档案:王友,邢台市巨鹿县堤村乡甜水张庄村人,高考文科544分,已被河北农业大学录取。吃的菜里没有一点儿油“我平时过来帮着干些农活儿,但是自己的日子也实在艰难。”王友的大伯说。王友是一个十分秀气的男孩,“快进屋吧。”院子里种着南瓜、茄子、葱等蔬菜。“种点儿菜,自己吃,根本就不买菜。”王友的大伯说。王友和爷爷奶奶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,十分破旧。王友住的东屋,用一根粗棍子顶住了房顶。“怕塌了,找根棍子顶上,能支撑一段时间。”王友说。屋子里堆放着一些杂物,门口的床就是王友睡觉的地方,这张床还是姑姑给他的。窗户上没有玻璃,用几张旧报纸糊了起来。走进王友爷爷奶奶住的北屋,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。炕头底下盘了一个锅,冬天掀起上面的木板就可以做饭,还能取暖。“为了省钱,冬天不烧炉子,习惯了。”王友的爷爷说。屋子四周的墙皮已经脱落了,还有雨水冲刷的痕迹。“你看,这就是午饭吃的茄子,没有油水,西红柿切成片就吃了,不炒。”王友的大伯告诉记者,老人舍不得放油,生活过得很是节俭。王友的大伯55岁了,靠种地为生,还有胃病,平常一直喝着中药。“看着爹娘日子过得艰难,我又没有能力,心里真不是滋味儿。”王友的大伯流下了眼泪。八旬老人去地里干农活儿挣钱王友的奶奶82岁,患有糖尿病、肺炎等,爷爷80岁,身体也不好。王友的父母于2010年离婚了,他此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父亲因为离异,精神上受了刺激,每天骑着自行车出去转,什么活儿也不干。“家里根本就指不上他。”王友的奶奶说,“就剩下这个可怜的孩子,十分懂事。” 家里有五六亩地,农忙的时候,大伯过来帮忙。爷爷种了100多棵金银花,今年5月份到地里干活儿病倒了,送到医院诊断是贫血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,但老人只住了几天,坚持回家了。“家里这么困难,孩子还要上学,不敢住院啊。”王友的爷爷说。当时怕影响王友高考,家里人没有告诉他爷爷生病的消息,王友是考完试回到家才知道的。“我心里特别难过,爷爷奶奶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为我操心。”王友说。院子里有一个旧的电动小三轮车,爷爷经常拉着奶奶去地里干农活儿。王友清晰地记得,奶奶80岁那年去给别人家摘辣椒挣工钱,虽然戴着口罩,但是辣椒辣得眼睛一直流眼泪。“爷爷奶奶的背已有些驼了,都是累的。”为了挣学费晚上到烧烤店打工高中三年,王友刻苦学习,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。别人都睡了,他晚上熬夜学习,用坏了三个台灯。学校每半个多月放一次假,王友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回家。家里距学校有20多里地,大约需要四五十分钟。“别的同学都是父母接送,我自己来回。”王友身上穿的那件蓝色衬衫还是高一时买的,因为个子长得快,这件衬衫穿在身上显得紧绷绷的。“没事儿,还能穿。”高考成绩出来了,王友考了544分,他马上告诉了爷爷奶奶和大伯。孙子有出息,爷爷奶奶特别高兴,但是却为了学费愁得直掉眼泪。大伯也是着急,“家里没有出过大学生,盼着孩子成才,经济上连个收入都没有,真是发愁啊。”王友填报完高考志愿,就忙着找工作挣学费了。“就一家一家上门问,人家都不要短期工,最终县城的一家烧烤店肯用我,我就挺高兴的。”王友每天傍晚骑着自行车去烧烤店,第二天早上8点才回家,饭店早上管一顿饭,白天回到家再补觉。奶奶知道孙子晚上在烧烤店打工辛苦,中午做好了饭也不忍心叫醒他,有时候等到王友醒来已是下午两点了,他们才开始吃午饭。“我打算一直干到开学,能多挣一点儿是一点儿。”王友说,将来自己有能力了,一定要让爷爷奶奶和大伯过上好一些的生活。学子档案:党世栋,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西张王疃村人,高考理科596分,已被石家庄铁道大学录取。党世栋:晚上经常到厕所熬夜学习党世栋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,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离家走失,父亲2013年因病去世,留下他和爷爷相依为命。“这个孩子挺可怜,家里就我们爷俩儿,要啥没啥的。”党世栋的爷爷说,他盼望着孙子将来能上大学有出息。祖孙俩相依为命走进党世栋的家里,破旧的老房子里光线比较暗,在炕头一角放着一个洗脸盆。“房子年头儿太长了,一到雨天就漏雨。”党世栋的爷爷说。打量四周,家具看起来有好些年头儿了。同行的王永琪老人指着屋里的椅子告诉记者,“这把椅子至少应该是七十年代的。”衣柜上贴着两张党世栋上学时候得的奖状,桌子上的馒头和红薯就是祖孙俩的午饭。党世栋的爷爷怕老鼠吃馒头,就把馒头放在篮子里,吊起来保存。地里收了红薯,放在井窖里储存起来,来年还可以吃。说起母亲,党世栋的记忆是模糊的。“有点印象,但是不太清楚了。”党世栋低着头说。党世栋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,在他七八岁的时候走失了,再也没有找到。他的父亲患有肝炎,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,还欠下了很多外债,但是就这样也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,于2013年离世。党世栋的奶奶三十多年前就去世了,这个家里就是他和爷爷相依为命。高中时晚上到厕所看书去年高考,党世栋可能是由于太紧张的缘故,发挥失常了,刚刚上二本线,没有被录取,他不得不选择了复读。“多读一年书,就会多花一些钱,发誓今年一定要考好。”复读的这一年,党世栋非常刻苦。晚上别的同学都休息后,他就偷偷跑到厕所里借着灯光背英语单词和句子。“去年英语考得太差了,60多分,今年英语不能再拉后腿了。”党世栋经常晚上熬夜学习,最终英语取得了101分的成绩。“今年高考发挥得还挺正常。”高考结束了,党世栋边等成绩,边在家里干活儿,从家务到农活儿,他都能做。“我很小就会蒸馒头了,到地里拔草、打农药都行。”填报完高考志愿,党世栋找了一份儿家教的活儿,每天早上去县城给一个孩子补物理课,中午再骑着自行车回家。其实,高二暑假的时候,党世栋就出去打工了,挣点儿生活费。“大学的学费很贵,我想着能挣点儿钱减轻爷爷的负担。”